摘要: 百年風云變幻,不變的是精神;百年滄海桑田,不老的是青春。沒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,時隔百年青春仍然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。有人追求不凡,有人安于平淡。唯有以奮斗鑄就青春的底色方能張揚青春的性格。鼓勵 ...
百年風云變幻,不變的是精神;百年滄海桑田,不老的是青春。沒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,時隔百年青春仍然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。有人追求不凡,有人安于平淡。唯有以奮斗鑄就青春的底色方能張揚青春的性格。 鼓勵拼搏奮斗,并不意味著要批判知足常樂。一個從重點大學畢業(yè)的姑娘,放棄大城市的白領工作,回到三線城市的家鄉(xiāng),開一個英語培訓班,生活過得平靜而安逸。有人說她不思進取,但她只想做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,每天下班后能與父母一起吃飯,閑暇時能帶他們出去看看世界足矣。但要明確一點,待在舒適圈不能等于碌碌無為、虛度光陰,F(xiàn)實中的確存在一些年輕人靠著上輩庇護,每天吃喝玩樂,不是逛逛逛就是買買買。然而這只是進程的一角,奮斗仍是青年融于血脈的基因。 青年建功立業(yè)、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既要立足當前,也要著眼長遠。無論是脫貧攻堅的“最后一公里”還是“打贏藍天保衛(wèi)戰(zhàn)”,都應清醒的認識到今天的實干、苦干不僅僅是為了生活在當下的人們能夠享受到幸福感,更是為了福澤子孫后代。只有當下精準脫貧、不再返貧,才能從長遠上切斷貧困的代際傳遞;只有環(huán)境變美了、生態(tài)變好了,才是真正留給子孫后代的金山銀山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(diào),登高望遠與居安思危的重要作用。旨在指導黨員干部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既然在當下踏石留印、抓鐵有痕,也要解放思想、拓寬視野,謀求長遠的發(fā)展改革。 青年不采華名、不興偽事,功過得失自有后世評說。從”先天下之憂而憂“的范仲淹到“留取丹心照汗青”的文天祥,從“一枝一葉總關情”的鄭板橋到“茍利國家生死以”的林則徐,之所以被后人敬仰尊崇在于其做官為民務實清廉。古之先賢為后世的黨員干部為官做人樹立了良好的典范。司馬遷《史記》有言: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、或輕于鴻毛”,對青年來說,對待責任應重于泰山、看待名利應輕于鴻毛,華名盛名都不如老百姓的提名,金杯銀杯都不抵老百姓的口碑。 百年歲月滄桑,百年風雨兼程,百年風華正茂;五四精神仍是時代的主旋律;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以青春之我,匯聚起了中華民族穿越風雨、走向復興的磅礴力量,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青春樂章,讓青春的樂章在時代的發(fā)展中愈加響亮。 |
官方微信
手機APP
微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