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今天我們關注--時政熱點:“手機上癮”應引起全民警惕。吃飯刷手機、走路刷手機、上廁所刷手機……如今,手機已經(jīng)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,不少人玩手機甚至到了“見縫插針”的程度。上周,對2004名受訪者進行 ...
今天我們關注--時政熱點:“手機上癮”應引起全民警惕。 吃飯刷手機、走路刷手機、上廁所刷手機……如今,手機已經(jīng)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,不少人玩手機甚至到了“見縫插針”的程度。上周,對2004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(diào)查顯示,93.4%的受訪者感到如今人們“手機上癮”的情況嚴重,84.7%的受訪者平均每天使用手機累計超過3小時。(6月6日《中國青年報》) 是到了談有沒有“全民為手機所累”的時候了。作為通話工具的重大發(fā)明,手機一出現(xiàn)時全體叫好。然而,智能手機時代,手機除了實用功用,還有大量的娛樂功能,而且容易上癮。注意,這里用的詞,是“容易上癮”,從人類文明進程來說,“容易上癮”的東西,都要引起足夠重視甚至警惕,因為它對社會整體公共利益的負面作用,不可小覷。 而中國青年報的調(diào)查數(shù)據(jù),足夠論證這個結論。超過9成的受訪者感到“手機上癮”的情況很嚴重,超過八成的受訪者每天刷手機超過3小時,關鍵是這3小時是否花的值得,而事實是,很多人長時間刷手機后“感到愧疚”,覺得忽略了家人。然而,更可悲的是,大多數(shù)人知道“手機上癮”不好,卻很難做出改變,因為人追求即時快樂是本性,刷智能手機能立刻獲得快樂,“容易上癮”的東西,哪有那么容易擺脫? 事實上,“手機上癮”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,已經(jīng)引起廣泛關注和重視。不久前,江西省教育主管部門要求高校除了是教學需要外,禁止學生將手機、平板等帶入課堂,禁止學生在課堂使用手機、平板等做與學習無關的事。不管有多大的爭議,當大學生在課堂上管不住想玩手機的手,那就用強制方式幫助他們自律,這樣做的好處,他們未來會明白。還有專家注意到,“手游”正在“廢掉”底層、小鎮(zhèn)青少年,他們父母或為生計所迫,或因教育理念匱乏,導致下一代在手游這一“煮青蛙溫水”面前過早放棄了學習改變命運的決心,當下“快樂”了,可是代價卻是“未來很迷!。 然而,“手機上癮”豈是僅僅對青少年有戕害?有青少年在手機誘惑面前“很坦然”,他們很容易說服自己:我為什么要節(jié)制使用手機呢?我的爸爸媽媽、爺爺奶奶當著我的面,不是也在無節(jié)制使用手機嘛?難道他們每天抱著手機的3小時里,每一分鐘都在接電話、處理工作業(yè)務、干正緊事嗎?成人世界的示范效應,正是“全民手機上癮”的根本原因?墒亲屑毾胂耄覀冋娴哪敲葱枰悄苁謾C嗎?讓我們無比焦慮的扔掉手機的10分鐘里,真的錯過了什么大事嗎?這種概率其實很小。這里有成人群體的認知問題,更有自制力問題。 現(xiàn)代社會,很重視“生存發(fā)展能力”,引入了智商、情商、財商、挫折商等概念。這些都很重要,然而,在今時今日,在“全民手機上癮”的社會背景之下,筆者覺得有必要引入“手機商”議題:我們要反思,手機的便利性給我們節(jié)省下來的時間,是不是又被手機的娛樂性占用了,甚至連本帶利都被被手機的黑洞吞噬了。同時,得給青少年們上一門新的課程——手機自制力課,在手機面前,該抽身就抽身,騰出時間學習、鍛煉、勞動、與伙伴交流、多陪伴父母, 這樣度過的生命,會更有價值,將來回憶起來不會后悔。 還有,普羅大眾如你我,整天手機不離手,心都是浮躁的,怎樣多培養(yǎng)別的積極向上的興趣,讓心與手從手機上離開,怎樣養(yǎng)成不受手機干擾的常規(guī)學習提升習慣,很可能是決定我們未來競爭力的首要因素。 文/程振偉 |
官方微信
手機APP
微博